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区县动态
区县动态
花溪区“保、施、评”构建残疾儿童康复安全屏障
文章来源:花溪区残联       作者:花溪区残疾人联合会       发布日期:2025-07-30
【打印】 字号:【

近年来,花溪区创新构建“筛查—救助—保障—发展”全链条服务模式,聚焦“保、施、评”精准发力,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提质增效,筑牢残疾儿童康复安全屏障。

一是机制“保”底,夯实康复救助根基。修订完善《花溪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细则》,配套出台资金管理、机构监管、家庭支持等4项制度,让政策落地“有章可循”。建立“上级支持+区级财政”资金保障机制,财政每年列支专项救助资金,确保兜底救助资金按时到位。近三年,累计投入救助资金1837.49万元,为1057人次开展康复训练。创新“三步筛查法”,推行“基层初筛+定点复筛+动态补筛”机制,组织村(社区)网格员、家庭医生对0-15岁儿童进行全覆盖健康筛查;依托省职工医院、三00医院及定点康复机构开展专业评估,建立“一人一档”动态数据库,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二是精准“施”助,构建康复服务全链条。针对脑瘫、孤独症、听力障碍等不同残疾类别,联合31家定点康复机构,累计390名0-15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及手术服务。创新“机构+社区+家庭”三级康复模式,为87名残疾儿童适配辅助器具,实现“一人一方案”精准干预。借助贵阳市残疾人大数据服务平台,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开通线上申请通道,联合定点机构破解偏远地区、行动不便家庭的申报难题。联合区妇联、团区委等群团组织,发起“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康复志愿服务进家庭”等活动,组建由医生、教师、心理咨询师等构成的专业志愿者队伍,为残疾儿童家庭提供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服务26场次。

三是质效双“评”,织密康复监管网络。建立“日常督导+年度评估”机制,不定期对定点康复机构的安全隐患、服务质量、儿童康复效果进行跟踪评估,评估结果与资金拨付挂钩,倒逼服务提质增效。2025年以来,已开展评估2次,涉及机构15家。定期举办“家长康复技能培训班”,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形式提升家庭康复能力;设立“家长满意度回访”机制,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确保家长满意率达96%以上。

IMG_20250305_111805 拷贝.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