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实现创业就业增收,关系到残疾人家庭的生活质量,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近年来,开阳县南龙乡着力创建残疾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点,以高效服务为残疾人解决困难,以产业发展带动残疾人就业增收,让返乡创业的残疾人增加了收入,让田坎村的残疾人过上了幸福生活。今天,让我们走进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来看一看。
产业带动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
南龙乡是开阳县富硒茶叶的产地之一,茶叶种植、茶叶加工是田坎村的一个特色产业。为促进残疾人就业,田坎村因地制宜,通过茶产业带动了残疾人家庭增收。
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毛辉介绍,田坎村有232.4亩茶园,目前正值采茶时节,村里的106户残疾人家庭都积极参加采茶,每人每天80-120元,采完茶青后可以直接拿到村里两家茶叶加工企业去销售,一个残疾人一天能采200多元的茶青,手脚麻利的一天能采到400多元。
赵营学,田坎村村民,因为肢体残疾不能外出打工,他选择了在村里当一名护林员。每天早晚都去巡山,自己在家养几头猪,种几亩茶,采茶季节就去采点茶青卖。赵营学说,采茶季节收入很不错,一年有三个季节可以采,一年下来可以增加一万元的收入,自己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了。
开阳县残联、南龙乡残联还根据残疾人的就业需求,开展了残疾人种养殖业技术培训,帮助残疾人创业就业,并通过上门走访探视、送温暖入户、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志愿服务等方式,充分了解残疾人需求,鼓励残疾人创业就业,向残疾人宣传介绍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残疾人积极申报救助项目,打消了残疾人的思想顾虑,主动走出家门创业就业。田坎村还将残疾人家庭纳入利益链接机制,转股分红等政策向困难残疾人家庭倾斜,全村有5户重度残疾人庭,每年可以拿到村集体茶产业800元到8000元不等的产业分红。
返乡创业的残疾人谭明伦,因为肢体残疾,早年外出务工时屡屡受挫,在了解到南龙乡政府组织开展残疾人种养殖技术培训的消息后,他萌生了返乡养殖的想法,2020年6月,他回乡创立了开阳县思荣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创业之路,政府给予的残疾人创业就业补贴、减息贷款、个税减免等多项惠残助残政策给了他极大的动力和支持。2022年,谭明伦通过养殖生猪获得了15万元的收入,生猪存栏突破100头,走上了创业增收的幸福路。
暖心服务为残疾人提供便利
走进田坎村村委会,通往办事大厅的通道全部改为方便轮椅通过的无障碍通道,还设置了扶手等辅助设施,村委会院内的村史馆也新建了无障碍坡道,村委会办公楼左侧新建的村残疾人康复室已投入使用,各类肢体康复辅助器械及文体设施一应俱全。村委会办事大厅还专门设置了残疾人接待窗口,摆放了各项惠残助残政策宣传资料,随时为前来办事的残疾人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同时,田坎村还开展了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全村13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全部完成家庭无障碍改造,增加了无障碍设施,残疾人生活更加便利,田坎村还定期摸排跟踪残疾人家庭情况,及时为残疾人家庭提供政策咨询、救助申请、回访服务等,全村106户残疾人家庭按照实际情况全部享受各类补贴和补助,实现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应补尽补。
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残疾人归属感
在村委会大院的一侧,一栋木质结构的建筑引人注目,这是田坎村村史馆。村史馆无障碍通道的护栏上还设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在村里建村史馆,这是田坎村的一个创新工作,村史馆里成列的各种老物件、老照片,能让村民了解本村的发展历史,也承载着田坎村人的生活记忆,能让返乡创业的村民找到归属感。”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毛辉介绍。田坎村还将扶残助残纳入村规民约,号召村民积极帮助残疾人家庭。在乡村振兴残疾人工作示范点日常工作中,田坎村也注重将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和乡村振兴建设结合起来,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生活。
开阳县残联理事长宋磊说,一定要改善残疾人的精神状态,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开阳县、南龙乡两级残联将继续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让残疾人更好地掌握就业技能,县残联还将积极申请省级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30万元投入田坎村两家茶企,为部分重度残疾人实施转股分红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