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消息公告
消息公告
扶残助残 共享小康
扶残助残 共享小康
文章来源:残联办公室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1-05-15
【打印】 字号:【

乌当区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促进会日间托养服务工作人员帮助谷恒吉在晴朗日外出2.jpg 脱贫攻坚宣传册子.jpg

扶残助残  共享小康

——贵阳市持续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康复、学习、生活、就业、融入社会发展……贫困残疾人也有奔向新生活的“小康梦”。

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进冲刺的征途中,2021年5月16日迎来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帮助残疾人脱贫解困、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近年来,贵阳市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用实际行动促进帮助残疾人脱贫,缩小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社会生活。目前,贵阳市共有28万残疾人,其中持证残疾人9.15万人;既往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6427人已全部脱贫,残疾人群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残疾人事业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加快奋进。

 

拓宽致富道路,筑牢残疾人返贫“堤坝”

摩擦、挤压、摆动、叩击……身着整洁的工装,41岁的彭小龙正在为按摩培训班内为学员示范讲课,尽管双目失明,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动作,每一下都精准叩击在对应穴位上。彭小龙说:“我的梦想就是自食其力,是残联让我实现了梦想,终于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了,我很珍惜!”

彭小龙,四川广安人,10岁时一次摔伤事故导致他双目失明。1999年,他只身来到贵阳,先就业后创业。在贵阳市区残联的帮助下,他以娴熟的按摩技术和热情的服务吸引诸多顾客。2013年,他办起了七家按摩中心,中心总面积1000余平方米,共有60余名员工,100余张床位,解决了50多个盲人就业。

如今,彭小龙在专注自身事业的同时,还在残联带动下,开设按摩培训班,帮助更多残疾人脱离贫困,过上好的生活。

“人是要讲良心的。我要用自己的付出回报社会。”彭小龙表示,每年的“全国助残日”,他都带领中心按摩师参加助残活动,义务为群众按摩,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帮助残疾人,传递更多的社会正能量。

像彭小龙一样在贵阳实现就业创业梦想的残疾人还有很多。

近年来,贵阳市出台《残疾人创业就业扶持办法》,持续鼓励和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仅2020年,全市就投入资金550余万元,创建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扶贫基地15个,安置带动120余名残疾人就业;鼓励3个经济实体为17名贫困重度残疾人转股分红;创建辅助性就业机构4个,帮助24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扶持370户残疾人创业增收;帮助1307名残疾人实现新增就业;免费为1451名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扶贫先扶智,为从源头根治残疾人贫困难题,贵阳市还帮助解决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教育支出困难,有效保障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顺利入学。“十三五”时期,共补助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子女6000余人次。

如今,贵阳市贫困残疾人已全部脱贫,但残疾人返贫和新贫困产生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贵阳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压实各级责任,落实好“四个不摘”要求,对建档立卡已脱贫残疾人,建立残疾人防贫监测预警帮扶机制,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扶贫资金稳定,强化帮扶力量,做好残疾人兜底和民生保障工作,推动残疾人特惠政策落实落地,做到应补尽补,应享尽享,巩固提升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残疾人家庭持续增收,为防止残疾人致贫返贫筑牢“堤坝”。

 

持续创新驱动,全方位构建巩固服务体系

“我们通过医教结合的手段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同时,还开设家长培训内容,让自闭症儿童在家也能受到专业的康复帮助。”贵阳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骆艳介绍到,该院2019年成为贵阳市自闭者康复定点机构,已先后帮助20余名儿童免费进行孤独症康复治疗……

“我们促进会成立是2011年成立,为残疾人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和护理、陪护、外出活动、陪同就医、委托代办业务以及基本医疗康复训练等。”贵阳市乌当区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促进会居家托养服务负责人潘宗琴介绍到,促进会成立至今累计服务671人,受益人数约2013次,供给服务7000余人次……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和保障残疾人的人权和人格尊严,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是残疾人工作的主要目标。

近年来,为使残疾人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贵阳市不断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构建巩固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残疾人朋友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有效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贵阳市相继出台《贵阳市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办法》、《贵阳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和《贵阳市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工作细则》。对贵阳市贫困残疾儿童康复进行救助,扩大了救助范围、提高了救助标准、增加了救助内容。将救助年龄范围扩大到15岁;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00元提高为24000元;并将精神残疾康复纳入救助内容,极大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十三五”时期,市残联在各类残疾人康复资金6000余万元,为困难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服务5万余人次,实现了有康复需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全覆盖和全市有支持性康复需求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85%以上。

同时,针对贵阳市缺乏自我照料和独立生活能力的残疾人,市残联探索开展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试点项目,连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积极探索托养服务的有效模式,为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日间照料和寄宿托养服务,得到了残疾人家庭的一致好评。2020年,贵阳市还投入资金400万元,创建了4个“残疾人日间照料示范点”,已累计为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护服务580余人,有效提高了残疾人生活质量。

“如今,需要什么,我打个电话给托养服务中心的人他们就能送来,比起过去方便太多了。”贵阳市乌当区小儿麻痹症患者谷恒吉告诉记者,有了托养服务,他终于也能像正常人一样享受到时常出门的乐趣了。

 

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贵阳市不断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切实发挥各级残疾人专门协会作用,推进志愿助残服务工作;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推进贵阳市残疾人大数据服务平台、第三代残疾人证(智能化)配发、残疾人证“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将无障碍设施的内容纳入建设项目审查的重点,确保新(改、扩)建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认真贯彻落实《贵阳市残疾人保障规定》,大力宣传涉残法律法规,开展残疾人法律援助,帮助残疾人及时获得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及时回复残疾人服务热线和网络信访平台,建立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应急处置机制。

 

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贵阳市定期举办残疾人运动会、残疾人艺术汇演、残疾人工艺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等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实施“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进家庭五个一”、“残疾人文体竞赛活动下基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导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并通过开办广播专题节目《爱满筑城 共享蓝天》及电视台手语新闻节目,制作宣传片、楼宇广告、车身广告、宣讲等多种方式宣传残疾人事业、宣传残疾人模范典型人物,通过榜样的力量,向社会展现新时期残疾人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残疾人脱贫攻坚宣传小短片在各区(市、县)级行政中心及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务服务大厅等地共累计播放81745次,累计发放“贵阳市残疾人特惠政策一览表”共31636户,累计发放“贵州省残疾人惠残(特惠)政策连心卡”21456户。

 

 全面小康,不只有物质的丰盈,更有生命的尊严。如今,贵阳市28万残疾人正在以主人翁的姿态、昂扬的斗志和奋发的精神,与我们共同走在奔赴全面小康的路上!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