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区县动态
区县动态
五抓五强促就业 助残增收保民生
文章来源:乌当区残联       作者:李贞先       发布日期:2023-05-10
【打印】 字号:【

乌当区现有持证残疾人5569人,其中就业年龄段残疾人3300余人,有就业劳动能力2300人。近年来,乌当区紧紧围绕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引领,落实“六稳、六保”要求,以“五抓五强”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220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就业率达85%。

抓政策落实,加强残疾人就业创业保障

乌当区持续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就业办法》及《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见》,在全面落实《贵州省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办法》《贵阳市残疾人创业就业扶持办法》的基础上,出台了《乌当区残疾人优惠扶持办法》加以补充,将残疾人就业扶持资金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对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和创业残疾人进行补贴,深入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行动。扶持残疾人省级示范基地三个,辅助性就业机构1个,乡村振兴产业基地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示范区就业点1 个,解决残疾人工商户自主创业192家,灵活就业129人,贷款贴息10家,稳岗就业扶持补助,同时开展扶持残疾人发展种养殖业,养鸡养猪养蜂生产就业400多人,省市区共计投入202万元。

抓技能培训,增强残疾人就业创业本领

乌当区结合残疾人特点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残疾人种养殖业培训、缝纫、岗前培训、定单培训(如美甲、海报设计、集中就业单位定向培训等各类个性化培训,增强就业创业本领,切实提高就业率,年平均开展培训200名残疾人以上。一是抓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将残疾人培训纳入人社部门开展的全员劳动力培训,共享培训资金,按规定给予补贴。每年纳入全员培训的残疾人达100多人次。同时采取培训+扶持的形式,鼓励残疾人参加技术培训,在培训结束后发放鸡苗、菌包、蜂种等实物补助,提升实训效果。二是抓职业培训。为让残疾人适应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发展,全面排查残疾人及其家属培训需求,分期组织到相应机构进行烹饪、电子商务、网络创业、家政服务培训,注重选树就业自强典型人物,培养了一批“自强先锋”。三是抓盲人按摩培训,开展培训需求普查,积极选送参加参与省、市盲人按摩培训,同时以师带徒形式推动视力残疾人按摩就业,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目标。

抓基地建设,建强残疾人就业阵地

强化基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全区累计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3个,稳定安置和带动72名残疾人就业。如贵阳永乐药业有限公司,长期安置21名残疾人稳定就业。

抓协调配合,增强残疾人就业合力

注重整合各方资源,汇集社会力量,合力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一是建立就业协调联络机制,协调教育、人社等部门,建立残疾人就业动态管理数据库,全面掌握全区残疾人就业信息、就业需求和单位用工计划。二是与人社、民政等残工委成员单位进行良好沟通,组织残疾人参加培训和每月举办的就业援助招聘会。三是协调区人社局,在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166名残疾人就业。四是建立用工单位QQ联络群和微信群,在残疾人就业年审期间,宣传年审政策要求,同时向企业征集残疾人就业岗位。五是多形式组织招聘会,多途径收集到就业岗位后,通过组织综合招聘现场会、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和企业残疾人面对面招聘等形式,推荐残疾人就业。近三年平均年审残疾人用工单位300家,稳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452人,征收残保金1600多万元。

抓典型引领,增强残疾人就业创业后劲

多形式讲好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故事,激励残疾人学习,提升创造和战斗力。一是注重典型效应,对张跃平荣获“国家筑梦大国小工匠称号”、“全省自强模范”、“贵阳市、贵安新区劳动模范”等事迹进行宣传,示范带动残疾人自强自立。二是注重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残疾人创业就业政策,深入报道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的感人事迹,营造关心、关注、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开展残疾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教育活动,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激发残疾人内生动力,消除残疾人“等靠要”思想,达到志智双扶效果。三是采取“轻残服务重残”模式,以残疾人培训残疾人、引导残疾人、激励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十四五”以来,乌当区将把握新形势下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特点和规律,进一步理清优势短板,找准着力点、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落实好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