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开阳县为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多方整合资源,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营造残疾人创业就业的良好环境,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的“幸福梦”。
东湖社区蒋家寨小区的开阳县流合大山手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坐着轮椅的女工冯育会正在忙碌地干着手中的活,虽然她行动不便,但双手灵活敏捷,干起细活来游刃有余。“我现在工作地点就在家门口,做一些头饰、披肩、婚纱、头纱、流行服饰的缝纫加工,每天就是坐着踩缝纫机,从家到车间只要几分钟的路程。”
据了解, 冯育会自从搬来县城后,看见身边许多像她一样年纪的女生都找到了工作,她也希望自己能找份工作赚钱减轻家里的负担。她曾经尝试去了不少地方面试,但别人一看见她坐着轮椅,都纷纷表示没有合适的岗位,这让她心里说不出的难受。后来,在居委会网格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才在离家不远的这家手工业厂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而且前期还免费培训。冯育会觉得这份工作既在家门口,干的活也能轻松承担,于是她再一次鼓起勇气走出家门,选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社区为我们修建了残疾人通道,车间厂房有电梯,我坐着轮椅上下班都很方便,中午还可以回家吃饭,一个月下来,怎么也有三、四千块钱。”冯育会开心的说道。
“以前在老家,生活不方便,收入也不稳定,自从搬到县城,社区给我安排到物业公司的公益性岗位,每月有工资,还有养老保险,离家又近,生活越来越好了。”正忙着在小区引导车辆有序停放的刘云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刘云均也是一名移民搬迁群众,肢体四级残疾,以前住冯三镇四坪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加上夫妻两人均为残疾人,没有工作,没有固定收入,日子过得比较艰难。东湖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他家实际情况后,把他安排在物业公司当起了保安队的队长,负责小区进出车辆管理和日常巡逻等工作,工作中的刘云均认真、负责、细心,赢得小区群众点赞。他说:“政府给了我们好生活,我也要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为加强残疾人创业就业服务工作,开阳县残联狠抓残疾人创业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协调,了解有关岗位要求、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工资待遇等基本情况,针对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和自身特长,通过推荐就业、自主创业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的方式,精准施策,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并建立一户一档,定期组织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入户,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就业能力评估、就业心理疏导和职业指导、培训,帮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自信心,激发内生动力,提高残疾人创业就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截止目前,开阳县已申报残疾人创业就业补助38户,发放残疾人创业就业补助71.5万元;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期,培训560人,培训使用资金80.5万元;新建省级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基地(点)3个,扶贫基地集中安置了残疾人就业54人;新建残疾人就业扶贫资金转股分红试点1个,投入资金30万元;重度残疾人“阳光家园”计划托养服务工作,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人数800人,投入资金120万元;开展除九年义务制教育外的残疾人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就读补助272人,资金67万元。
下一步,开阳县将充分用好用足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制定更有可操作性的一些具体措施,加大对适合残疾人就业新形态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和就业基地吸纳残疾人及其家属务工,不断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增收的“幸福梦”。